藝術永康:彩繪、文化、傳承
計畫緣起:
活動名稱:「藝術永康:彩繪、文化、傳承」的構想來自在地藝術創作者平常在休閒的假日裡陪伴小朋友認識我們所居住的永康社區,除了主動帶領小朋友了解、欣賞美麗的創作與文化藝術的傳承外,利用彩繪增進社區居民親子間的感情,培養親子間的默契,讓所有民眾都能夠在一起享受優閒的假日,也能看到我們社區努力蛻變為富有藝術文化涵養的社區,逐漸凝聚社區向心力。
計畫目標
1. 社區營造,、永康在地藝術家與居民情感,共同保存並創造屬於永康的藝文奇蹟。
2. 舉辦永康歷史文化營讓孩童認識永康文史,了解生長地的過去與現在
3. 藉由彩繪培養親子感情,讓親子互動增加,引導向善。
4. 社區營造,改善社區單調缺乏生氣的牆面,結合寺廟門面清理,創造雙贏。
期盼藉由活動的辦理,讓熱愛這塊土地的人和愛好藝術的創作家,能夠因此結緣,共同為永康社區注入一股往前進步的力量,進而豐富社區藝術生活,創造永康社區新風貌;而這些都是使永康社區更美麗動人,並且同時建構人們情感的基礎要素。
計畫執行過程檢討
今年提案「藝術永康-彩繪、文化、傳承」,內容彩繪石頭、貝殼畫我家鄉,永康歷史文化營,重頭戲是將彩繪的石頭、貝殼黏貼在十方大覺寺旁的擋土牆上,美化社區。
首先帶著志工們去海邊撿石頭,再由陳姿穎老師指導彩繪課程,陳老師先讓孩子發揮想像力,愛畫什麼就畫什麼,茄子、香蕉、人物甚至大怪物,孩子們盡情地發揮,看到每一個孩子臉上堆滿了燦爛的笑容,真是快樂。這些完成的作品都要貼在擋土牆上。
為了「畫我家鄉」舉辦永康歷史文化營,帶領孩子實際行動,參訪自己的社區,認識自己的社區。
8月11日上午9點永康里民會堂集合出發,一路上經過老人會長「余森林」耆老的導覽解說,孩子才知道麵線埕、羊仔山、大埤頂、一江山、石觀音的由來,蘇資喻同學說:「原來我們社區有這麼多的豐富歷史與人文特色」。回學校要告訴老師帶同學來我們社區戶外教學。
參訪社區後舉辦「畫我家鄉」,孩童們印象深刻地畫出了石觀音、大覺寺、羊仔山...等作品,最後我們選出優秀的前十名,頒發獎品以資鼓勵,讓孩童留下難忘的回憶。
最後將海邊撿拾的石頭及彩繪的石頭、貝殼黏貼擋土牆上,志工們同心協力,將原本冰冷單調的水泥牆,頓時成為極具有美感的藝術牆,不但增添地方亮麗色彩,更吸引不少路過民眾駐足欣賞,使社區更活潑、亮麗,環境變得更美好。
